#2020/12/25 #DAY13 (補)

這星期輪到最後一組上台報告,他們的報告主題是飲食文化。

中華民族不愧是民以食為天的民族,說到吃總是能侃侃而談,我們所有人也都離不開這個主題。

課前閱讀心得:

從前我一直以為只有西方需要學習所謂的餐桌禮儀,像是擺放刀叉的位置和使用方式等等。看完餐桌禮儀一文,才發覺原來中國人吃飯也有那麼多眉眉角角,像是座位的座法、夾菜的順序等等。

但老實說一大家子圍著圓桌吃飯的記憶中,好像沒有那麼多繁複的禮節,只記得大人會讓小孩不要坐在上菜的位置,擔心我們會被燙到,還有一定會拼命要大家吃東西,把東西吃光不能夠浪費(但文中說不可以吃光?)

但是關於夾菜時的規矩和使用筷子的禁忌(插在米飯中或指向人)倒是從小開始,平常在自己家中吃飯時就會被教育。像我小時候就會習慣把自己的筷子(靠在)放在公用的盤子上,或是吃得太開心一不小心把公筷或母匙當成自己的送進嘴裡......這時候都會被媽媽打手或出言制止。因為是慣犯了(真的每次都吃到忘我),記得後來媽媽都懶得念我,只說以後出去在重要場合,跟人吃飯要上緊發條,不要自己丟自己的臉。

除此之外,不要剩下碗裡的飯粒,說以後的另一伴會是滿臉痘痘這件事,相信大家都很有共鳴。我剛開始聽到真的都會緊張的趕快把飯吃乾淨,後來長大青春期到了反而回嘴說「老公是我自己找的,我就找一個不要有痘痘的就好啦!」我還記得當時媽媽的臉是哭笑不得,於是後來也懶得說了。(說到這感覺自己很不應該)不過長大後讀書壓力大,常常過度消耗腦力,肚子都會餓到不行,所以便當裡一粒米都不會放過。從結果來看也算是不枉費媽媽從小到大苦口婆心的勸說了。

課堂筆記:

這組的內容真的非常豐富有趣且融合了多元文化,像是中西方關於食物的迷信等,除了有有趣的題目讓大家討論之外,還設計活動讓大家都非常有參與感。像是原本單純上課可能會顯得有些無趣的吃飯座位順序,就利用情境題,讓大家先用平常的知識去推理然後進行實際操作。透過活動進行過程中討論及合作中不知不覺加深了印象,也學習到了餐桌禮儀的知識,我認為非常厲害。另外在教材設計上,也令我非常印象深刻。從他們說明設計教材的初衷,就能感受到他們真的是站在從未接觸過台灣文化的初學者們精心設計的,報告中處處都能感受到他們的用心。感謝他們那麼認真的備課,讓我也學習到了寶貴的一堂飲食文化課程。




留言

  1. 我也覺得他們的教材設計很好啊!!真的很適合出本書!!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